中國網軍活用 AI 操弄資訊,如何滲透大選前台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10 日 11: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網軍活用 AI 操弄資訊,如何滲透大選前台灣?


資訊操弄不是新聞,但有 AI 輔助的資訊操弄,會讓情況愈來愈嚴重。據微軟,Facebook 最新發布報告驚爆,正值 2024 總統大選的台灣,也經歷著融入人工智慧科技的新型攻擊手法。我們該怎麼應對?

近期微軟和Facebook分別發布報告,分享兩間企業對資訊操弄(information operation)和網路攻擊(cyber attack)的觀察。

兩間科技巨頭不約而同提到中國,以及受到資訊與網路攻擊的台灣。盤點兩份報告,有幾個共同出現的趨勢值得參考。

第一,發布資訊操弄內容的平台不再侷限於主流社群媒體,Facebook、YouTube以外,規模較小的論壇和分眾網站例如Medium、Quora都有操弄者足跡。

第二,操弄者將資訊翻譯為更多語言、拓展到更多國家,擴大資訊操弄打擊面。

第三,資訊操弄者開始利用生成式AI產生高品質內容以假亂真,藉此在社群媒體上獲得流量。

微軟: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成資訊操弄助力

微軟今年9月發表報告,以「來自東亞的數位威脅,無論廣度或者效果都在提升」為題,點名中國和北韓採取的網路攻擊與資訊操弄。

就目標群眾來說,中國鎖定南海(South China Sea )周邊國家與美國,前者以台灣所受侵擾最多。中國主要針對政府部門、軍事單位以及和重要基礎設施相關企業進行網路攻擊,尤其聚焦電信業者。報告中特別點名台灣被駭客組織Flax Typhoon與Charcoal Typhoon鎖定,前者瞄準電信通訊、教育、資訊科技和能源基礎建設,後者則強攻教育、能源以及高科技製造業,且兩者在2023年都對準與台灣軍方有關的太空實體展開攻勢。

以資訊操弄來看,微軟觀察,中國活動規模變得更大、效果變得更好,不僅觸及更多如你我一樣的真實帳號,且不斷向新平台與新語言擴張版圖。中國一邊在社群媒體散播資訊,一邊則以官媒宣傳,雙管齊下增進效果。

微軟報告中還提到,現在中國的資訊操弄者借力AI生成圖像,品質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粗製濫造,在社群媒體上能夠獲得更多迴響,藉此影響受攻擊對象的輿論。此外,相同內容出現多語版本,側面反映出,隨著機器翻譯成本降低,不只有意進軍海外市場,同時方便惡意利用者更快傳送虛假訊息。

▲ 由中國操控一個機器人帳號上傳高品質的圖文後,不久後就被美國保守派分享。(Source:微軟

Facebook直指背後有中國執法人員

在Facebook發表的「惡意威脅」季度報告中,Facebook找出土耳其、俄羅斯和中國等不同群體的資訊操弄。其中,Facebook觀察,中國資訊操弄帳號展現出幾個特色:有明確中央指揮、從分眾小平台開始操作、作法與俄羅斯先前資訊操弄相似、聲量高但觸及率低,此外,Facebook直指背後為中國執法人員(law enforcement)。

報告中提到,資訊操弄帳號地理位置分布在中國全國各地,但展現出中央下令、四處互相配合的協調行動(coordinated behavior)。此外,就跟一般上班族一樣,每個小群體彼此有明顯輪班模式,北京時間上午和下午帳號會出來運作,午餐和晚餐時間還會暫時休息,晚餐後會再有一波高峰。

另外,因為主流平台如Facebook、YouTube都有針對自動發文帳號與異常行為設計反制偵測系統,讓帳號操弄變得困難,因此Facebook觀察到,資訊操弄者改從規模較小的平台與論壇開始發文,再到大平台上轉貼訊息。

▲ 敦促蔡英文投降書假訊息,中國資訊操弄遍及分眾平台,包含Quora、Medium和Pinterest,文內則有連結連自YouTube。(Source:Meta

不過,和微軟報告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資訊操弄行為成效不彰,粉絲專頁的追蹤者大多都不是目標受眾,反而以巴西、孟加拉和越南為主,且這些追蹤者大多不是真實帳號,就連互動都是虛假的。根據Facebook統計,一共刪除7,000多個Facebook帳號、900多個粉絲專頁、15個社團,這些帳號共有約56萬追蹤者。Facebook猜測,這些粉專應該是從垃圾訊息營運商買來,因此成效不彰。

另外,Facebook認為這次操弄和先前就曾發現的垃圾訊息網絡「Spamouflage」是同一群人,操作手法上和俄羅斯資訊操弄者接近,而且「Spamouflage」背後有中國執法者的身影。

那麼,面對AI加劇資訊操弄挑戰,應該怎麼應對?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邱杜里(Munmun de Choudhury)向CNET表示,至少有幾件事情能做:確認圖像和影片當中是否有AI生成內容的常見謬誤、考慮訊息發布來源的權威性、額外花時間詳細查核。

不過,這些從閱聽人角度作出的努力,隨著生成式AI興起、相關工具向大眾開放以後,可以想見資訊操弄成本將會降低,且內容將會變得更加可信,因此從閱聽人角度來看必定會更難防範。微軟在報告結尾指出,中國不會停下腳步,會繼續利用網路間諜行為滿足其地緣政治目標,閱聽人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