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資訊安全

美國參議院通過移除 AI 監管禁令,OpenAI 等企業遊說失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4 日 14: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政策 , 資訊安全

美國參議院 1 日以壓倒性票數 99:1 通過移除川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備受爭議的州政府十年不能監管 AI 條款,OpenAI CEO Sam Altman、Anduril 創辦人 Palmer Luckey 和 A16z 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等人當然支持禁令,但遭兩黨強烈反對,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均警告禁令會損害消費者權益,因大 AI 公司沒有受監督。 繼續閱讀..

技術驅動與信賴轉型下的智慧安防產業全景:全球趨勢、台灣機會與未來布局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4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技術分析 , 會員專區

台灣安控產業在地緣政治與政策導向雙輪驅動下,展現出破繭重生的潛力,去中化浪潮與各國法規排除中國廠牌的背景,使可信供應鏈成為全球系統商的優先考量,台灣憑藉中游模組製造與高客製化能力,成功取得技術與信賴雙重門票。 繼續閱讀..

新型態勒索攻擊來襲,HPE 籲企業資安從「備份」思維進化為「韌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3 日 14:22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公司治理 , 資訊安全

隨著數位轉型加速、AI 大量應用,以及跨境資安威脅升溫,企業面對資安挑戰的壓力與日俱增。HPE 數據服務暨儲存方案事業群總經理蕭舜華指出,當今資安風險已不再侷限於單一事件,而是整體營運韌性的壓力測試。「資安事件最可怕的,不是被打,而是打了之後無法站起來。」

繼續閱讀..

iPhone 限定!Whoscall 進階版新推「即時來電辨識 Plus」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3 日 12:24 | 分類 app , 科技生活 , 資訊安全

近年來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從假冒銀行、物流到針對求職與投資的新型詐騙層出不窮,且多以陌生來電為開端。為因應詐騙手法的即時性與變化性,Gogolook 旗下數位防詐 App Whoscall 宣布整合蘋果最新 Live Caller ID Lookup 技術,推出「即時來電辨識 Plus」(Live Caller ID)新功能,透過即時連線雲端資料庫,提升來電辨識品質與覆蓋率,為 iPhone 用戶帶來升級的防護體驗。

繼續閱讀..

美法官駁回華為終止聆訊申請,涉竊密案明年開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2 日 13:15 | 分類 國際貿易 , 資訊安全

綜合港媒報導,據路透社消息指出,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Ann Donnelly 7 月 1 日駁回華為(Huawei)的終止聆訊申請,意味著華為須就美國政府指控其竊取美國同業技術機密,以及在與伊朗交易時誤導銀行的案件進行答辯。法官暫定 2026 年 5 月 4 日開庭聆訊案件,預計華為將從明年5月4日起在美國出庭受審,審判可能持續數月。 繼續閱讀..

小紅書、抖音等中製 App 資安風險高,國安局:臉部資訊可能遭建檔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2 日 12:45 | 分類 app , 網路 , 資訊安全

針對中國製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資安問題,國安局今天說,驗測小紅書、微博、抖音、微信及百度雲盤 5 款中製 App,均有「過度蒐集個資」與「權限濫用」問題,顯示普遍存在資安風險,其中小紅書 15 項檢測指標全部違規,建議民眾提高警覺,避免下載有疑慮的中製 App。 繼續閱讀..

幫你劇透詐騙劇本,趨勢科技「詐騙預警雷達」怎麼做到的?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2 日 12: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生活 , 資訊安全

近年來時常聽聞「外國軍官需要錢」的愛情詐騙,或「股市老師帶你飛」的投資詐騙等新聞,讓人不禁好奇「這麼老套的劇本怎麼還是有人會上當?」其實,詐騙手法雖然重複,但由於人性難以預測、資訊落差依舊存在,詐騙集團仍能持續從社會中找到破口。據資安廠商趨勢科技觀察,這類詐騙「劇本」的重複使用,恰恰成為偵測的切入點。

繼續閱讀..

APMIC 聯手奧義智慧科技推出安全升級模組 XecGuard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1 日 12:5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資訊安全

企業自主 AI 解決方案品牌 APMIC與 AI 資安創新業者奧義智慧科技(CyCraft)今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業界首款專為防禦而生的 AI 模型 XecGuard,以及 Safety LLM 安全評測服務。此合作旨在解決企業導入 AI 時的安全挑戰,為 AI 系統提供可直接安裝的頂級防護,有效抵禦提示詞注入(Prompt Injection)、提示詞竊取(Prompt Extraction)等惡意攻擊,引領產業邁向更安全、可信賴的 AI 新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