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為第三方訊息負責,拜登要拆網路平台盾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9 日 10:42 | 分類 數位內容 , 社群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該為第三方訊息負責,拜登要拆網路平台盾牌


網路平台上的詐騙內容猖獗,不是假冒名人宣傳,就是假冒品牌企業販售商品,甚至淪為恐怖主義的工具,但目前各國政府幾乎都束手無策。美國政府敦促修法要網路平台對不實訊息負起責任,讓近 30 年前為了保護網路平台的法案下架。

美國 1996 年通過《通訊規範法》第 230 條成為網路保護傘,當時目的是保護網路平台免受第三方在其上所說或所做的許多事情的責任,幫助陷入困境的網站和基於網路的公司成長。

230 條規定,託管第三方內容的網路平台,除少數內容外,不對這些第三方發布的內容負責。第三方內容可能包括新聞媒體的讀者評論、Twitter 上的推文、Facebook 上的貼文、Instagram 上的照片或 Yelp 上的評論等。例如,如果 Yelp 評論者發布有關企業的誹謗性內容,該企業可以以誹謗罪起訴評論者,但根據第 230 條,它無法起訴 Yelp

230 條還允許網路業者可以限制任何他們認為令人反感的內容,意思就是平台本身可以選擇什麼是可接受的內容,什麼是不可接受的內容,並且他們有審核權力。美國參議員將第 230 條的雙重性質,比喻為平台的一把劍和一把盾,它們免於對使用者內容承擔責任,並且擁有一把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節內容。

網路助長毒品氾濫

先前對於網路業者涉及的爭議案件,在美國幾乎都是個案處理,譬如美國面臨毒品氾濫的問題,美國司法部過去曾擴大聯邦禁毒法的適用範圍,讓網路平台也要一起承擔責任。2011 年 Google 因為允許加拿大線上藥局針對美國消費者投放廣告,導致處方藥在美國非法進口,導致被罰款 5 億美元,

最近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 Facebook 等平台是否促進非法銷售毒品並從中獲利。據稱 Meta 已招募外部公司來篩選可能違反藥品促銷和銷售規則的廣告商和內容,協助確定哪些公司可在平台宣傳和推廣處方藥。然該法很難撼動,外媒報導,美國最高法院 2023 年對涉及該法的兩起案件做出裁決後,維持第 230 條核心要素不變。

網路監管時機已到

第 230 條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平台的自治。然而,隨著網路影響力愈來愈大,假訊息愈來愈多,美國兩黨和政府都威脅要改革,甚至廢除它。拜登總統也敦促國會通過法律改革第 230 條。

反對廢除該法的人認為,第 230 條為網路提供言論、創造力和創新的沃土,支持多元化線上社群和平台的形成和發展。但是網路企業現在是世界上最大、最強大的企業之一,用戶自由發言的能力,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後果。

拜登在《華爾街日報》專欄表示,儘管加強科技業監管取得進展,但美國政府已遇到法權的限制,需國會兩黨採取行動,追究大型科技公司的責任。文章重申長期呼籲,修改第 230 條,讓科技平台因內容審核面臨更多訴訟,並主張制定規則,迫使它們讓演算法運作方式更透明。然而即使美國兩黨同意修改法規,但對如何改仍意見分歧,真正要成為法律還有很長路要走。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