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帳號被鎖好崩潰!大量傳訊致 LINE 無預警停權,數發部應介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2 日 9:00 | 分類 app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LINE 帳號被鎖好崩潰!大量傳訊致 LINE 無預警停權,數發部應介入

通訊軟體 LINE 近期傳無預警刪除大量用戶帳號,但標準不明、無法補救,引發反彈。不透明的停權機制,不但有損用戶權益,更牴觸法規,主管機關應加強監管。

「你的LINE也被鎖了嗎?」這是近半年來,證券業、家電業等業務員間廣為流傳的問候語。

「短時間大量傳訊」犯天條
帳號好友、群組全消失

去年10月颱風假時,南部家電業務小沈,將各地災情影片分享到30~40個LINE群組,不久後就發現影片一直顯示無人讀取。隔天他換手機登入LINE卻失敗,螢幕跳出「59天後再試一次」提示訊息。

小沈立刻打客服通報異常,回答是他違反LINE《通用服務條款》,限制使用權限,沒有其他細節。59天後,小沈帳號並未起死回生,工作需密集聯絡客戶的他,累積的3千多個好友、500多個群組,就這樣無預警消失,連備份都來不及。

之後幾個月,相似災情各地輪番上演。3月北部證券業務員也在發送LINE訊息後,突然被官方停權,他向同業打聽,赫然發現身邊有十幾人中鏢,甚至有朋友新辦四支手機門號重新註冊,一週內又全數被封,業務圈哀鴻遍野。

這起停權之亂,最大爭議在遊戲規則不明,用戶直到被驅逐出場,都不知道究竟違反哪項「天條」。

他們曾向LINE客服系統申訴,只得到「違反《通用服務條款》」罐頭回應,有用戶鉅細靡遺提供停權前傳送訊息、時間和對象等資訊,仍沒有下文;直到某受災戶用人脈直接聯絡LINE公關詢問,才得知帳號突然被刪,是因「短時間傳送大量訊息」。

實際翻開LINE《通用服務條款》,確實有明定「用戶不得傳送相同或類似訊息給大量不特定用戶」,且只要違反服務條款任一條,LINE可不事前通知,直接刪除用戶帳號。

然這種不平等條款,早已踩到消費者權益及法規紅線。

首先,LINE服務條款對何謂「大量」不特定用戶,沒有明確定義。受波及用戶直指,帳號遭二度停權時,沒有濫用行為,僅5分鐘內傳了兩則相同訊息到四個群組,就被強制登出。

當時LINE公關建議他,若從事業務,需大量傳送訊息,可註冊付費版官方帳號方案,依最高用量方案,每月繳1,200元,可發送6千條訊息。為了正常通訊,他急急忙忙註冊,事後才發現訊息量是以「接收人次」計算,而非「傳送則數」。

舉例,他要傳一條訊息給300人,會以300則計算,每月6千則額度用盡,每則訊息要加收0.2元。「我才用四天(額度)就爆了!」他邊苦笑邊試算,照往常訊息量,每月工作20天,就要花到6千元。

(作者:馬揚異;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