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預言日本 2025 年 7 月會發生大災難,近日在亞洲地區瘋傳,引發旅客恐慌,尤其影響香港人赴日旅遊。雖然專家強調事件毫無科學根據,但部分民眾選擇避開日本行程,連帶航空與旅遊業界也陷入信心危機,多條航線被迫削減班次。NHK 評論假新聞變成真正經濟損失。
網路預言源於日本漫畫,經內容創作者大量渲染,引發跨國散播效應。描繪角色夢見海嘯的 YouTube 逾 1,400 支影片擴散,還加入火山爆發、隕石撞擊等誇張情節,播放總數破億次。這些影片後來在香港、台灣、越南和泰國等地出現改編版,單華語影片就超過 5,000 萬次點擊。
日本放送協會 NHK 最近到香港實地訪問,發現不少原本常常赴日旅遊的民眾都打算取消今年夏季行程。某對年約 50 歲、每年會去日本旅遊三四次的夫婦,就表示因「7 月災難傳言」決定暫停日本旅遊計畫。
旅行社同樣受波及,WWPKG 總經理袁振寧透露,今年復活節長假出發的日本旅行團數量同期相比減少近半。以往從未試過有客人因「預言」決定不出國,現在更多人轉向澳洲、阿聯酋等旅遊。雖然旅行社推出折扣優惠與「若出發前日本有大地震即全額退款」等保證措施,但成效不大,市場信心未見明顯回升。
航空公司也直接受影響。去年 11 月開通的香港至德島直航航線,原本每星期有三班機往返,5 月開始縮減至兩班。德島縣政府原本寄望新航線吸引更多海外旅客,卻面臨突如其來需求急跌,讓政府觀光部門大感無奈。
專家呼籲冷靜看待網路言論。東京大學研究災難預防教授關谷直也指出,科學界還無法精準預測地震發生時間與地點,即使日本 7 月真的有地震也只是巧合,不能視為預言準確。他提醒大眾重視防災準備,而不是沉迷預言,「我們不能說日本不會有災難,但可以說我們準備好應對災難」。日本氣象廳也重申,所有預警估算僅是最壞狀況,並非說災難一定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