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出致病基因,研究人員常需要大量患者與健康者的基因資訊,甚至針對全基因體進行分析比較,找出關鍵的差異。然而,個體 DNA 差異也正是每一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徵。有些人因此擔憂,自己的 DNA 資訊可能會因為提供樣本進行研究或遺傳檢測而外流。
因此,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 DNA 加密技術,能在尋找疾病相關基因時,同時保護大部分資訊。這項研究上週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研究人員 Gill Bejerano 表示:
一般認為要針對整個基因體分析,才有辦法找出有意義的基因差異,不過這些差異僅佔我們 DNA 的極小部分。現今計算科學與密碼學已經有厲害的工具,可以讓研究人員針對這些差異部分進行研究,同時完全加密保護基因體中其他部分資訊。
研究團隊將密碼學應用於生物資訊,建立一套加密法。病患或研究參與者可在電腦或手機上使用簡單的演算法,將基因體資訊加密成一串數列再上傳雲端。接著資訊經分析後,會回報是否有特定基因變異,分析過程約數秒至數分鐘內完成。研究人員僅能看見與其研究相關的基因,而其他 97% 的個人遺傳資訊都被隱藏保護,只有本人能讀取。
該項研究終極目標是希望找出一套好方法,使個人遺傳資訊在用於醫學研究和分享時,同時也能受到充分保護。
- Genome analysis with near-complete privacy possible
- Deriving genomic diagnoses without revealing patient genomes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