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 Meta AI 聊天時,很多人常洩漏個人資訊,以為不會有人看到,現在卻被承包商看光光。Business Insider 報導,Meta 與許多科技巨頭一樣,會外包資料給特定公司以改善 AI 體驗,承包商員工更會閱覽用戶與聊天機器人對話,還能辨識特定使用者個資。
Meta經Outlier(Scale AI子公司)和Alignerr等培訓平台雇用的四名外包人員告訴Business Insider,工作時常看到含全名、電話號碼、信箱、性別、興趣等個人詳細資訊的聊天紀錄。承包商之一估算,過半聊天紀錄出現可辨識個資,多數為美國和印度用戶。
Business Insider查閱Meta外包文件,某些個資是Meta於聊天紀錄加註,讓承包商能最佳化AI回答。某些狀況用戶對話也主動透露個資,與Meta隱私政策相悖。許多AI系統政策允許用戶輸入個資,但不鼓勵這樣做,平台仍需保障個資安全。
承包商描述許多對話非常隱私,有時像諮商對話,有時像朋友交談,甚至是與伴侶親密交流。使用者常分享幻想、與機器人調情,或抱怨生活遇到的人和問題,並尋求建議。
Meta服務條款指出,「可能審查」用戶與AI互動,可能自動化也可能人工。Meta發言人表示,對誰可存取個資有「嚴格限制」,但外界仍質疑制度是否夠完善。
各科技公司加速開發個性化AI,就得處理越來越多個資和敏感數據,資安風險不斷上升。Surfshark 5月研究顯示,Meta AI是市場蒐集用戶個資最多的聊天機器人,共32類如財務、健康、種族、性取向等敏感訊息,遠超過Google Gemini和其他競爭者。Meta最近AI應用加入警告,提醒用戶注意個資隱私問題,並強調「長期記憶檔案」是為了提供更個性化服務,但也伴隨不小資安風險。
- Contractors See Personal Data When Reviewing User Chats With Meta’s AI
- Meta AI: Is the Conversational Assistant Really Harvesting Data?
- Does Meta’s AI Chatbot Know Too Much About You?
(首圖來源:Meta)